登录 注册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503013584308W/2021-09552
分      类: 专项规划 ; 通知
发文机关: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年06月21日
标      题: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二道江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通二区政办发〔2021〕3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6月21日
索  引 号: 11220503013584308W/2021-09552 分      类: 专项规划 ; 通知
发文机关: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年06月21日
标      题: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二道江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通二区政办发〔2021〕3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6月21日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二道江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二区政办发〔2021〕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有关部门:

  《二道江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经区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二道江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动我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9〕45号)、《交通运输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邮政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19〕96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0〕1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权责清晰的“路长制”覆盖率达到100%,爱路护路乡(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同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比例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总比例不低于75%,基本完成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

  到2022年末,农村公路管理规范性文件基本健全,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乡级专门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率达到100%;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各级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保障格局;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

  二、完善管理养护体制

  履行农村公路发展的主体责任,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统一规范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职能,完善本级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管理议事机制,组织制定相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农村公路工作权力和责任清单;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和路长管理责任体系及运行机制,落实乡级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农村公路应急保障机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投资政策和养护工程资金,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公共财政资金,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管理机构经费及人员支出足额纳入本级及乡(镇)级财政预算;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养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信用考核评价,对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实施绩效管理;围绕路长制、养护生产模式、信息化管理、美丽农村路、资金保障、信用评价、绩效考核等,按照“四好农村路”“美丽农村路”要求,开展“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路”等示范试点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并发挥好乡村主力作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强化养护资金保障

  (一)落实养护工程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相关资金向农村公路旧路改造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养护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

  (二)落实日常养护资金。区财政局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按照县、乡、村级公路每年分别不低于10000元/公里、5000元/公里、3000元/公里标准安排小修保养资金,每年投入养护资金82万元进行农村公路日常维修养护。

  (三)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对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财政局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合理确定不同等级路线的正常养护成本,严格日常养护考核,逐步建立日常养护定额核算和养护工程计量支付制度,努力提升养护资金使用成效。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区审计局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补齐短板,不断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一是加快破损路维修改造、窄路面加宽,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加强国、省、县、乡道路和村道的路网衔接。二是严格落实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法规政策,加快提升农村公路技术质量和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严格落实“七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新改建项目实施“三同时”制度,组织公安、应急等职能部门参与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打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公路,持续推进“路田分离”“路宅分离”。

  (二)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智慧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加快普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信息化。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全面应用手机APP,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重要桥隧设置安全监控感知设施,建立完善综合数据平台,完善“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空间及属性数据库,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估,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效能和水平。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信息评价体系。二是加快建立农村公路市场监管信息化。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将信用记录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全面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三是加快实现路产路权保护监管信息化。推行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模式,建立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政管理体系。

  (三)全面实行农村公路养护专群结合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形式。按照“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原则,分别选择养护方式,对大中修养护工程、处理路面灌缝和坑槽等病害、桥梁涵洞隧道养护等交通专业性强的工作,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公路专业化队伍进行养护;对整理路肩(路肩排水和路肩填土)、疏通边沟等路基保养和小修,以及路面保洁、排除路面积水、除雪防滑、公路绿化美化等公路专业性不强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非公路专业队伍养护,或者采取“分段承包、定额包干”方式组织沿线群众进行养护。在安排公路养护用工时,充分考虑就近安排贫困群众、国有林场待岗职工从事养护工作,增加群众收入。二是保障硬化路路况水平。全面落实路况巡查和桥梁养管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完善。以通乡(镇)和建制村的硬化路为重点,确保路面病害及时修补、桥梁隧道病害及时处置,对于路况较差路段及时安排养护工程。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充分认识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任务分解、责任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区“四好农村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做好统筹协调,区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发挥好乡、村主力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因地制宜制定贯彻措施,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三)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强化项目规范管理。建立“四好农村路”项目库,细化落实年度建设项目,属于政府投资项目范畴的,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及预算进行管理。规范“四好农村路”基本建设程序,加强质量、安全、环保管理,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资金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农村公路发展需要。三是强化用地保障。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公路的线形和资源进行改造提升,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打造“绿色工程”。科学确定农村公路的建设规模,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和农村站场建设用地。四是强化示范引领。按照“数据能核实、绩效能反映、评价可操作、经验可复制”的要求,着眼于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整体发展水平的评价,围绕主体责任落实、资金保障、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综合评价等具体指标,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路”等示范创建活动。五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现场会、典型经验交流、培训讲座、专题宣传报道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政策及“四好农村路”发展成绩。同时,宣传好“四好农村路”在服务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为“四好农村路”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强化责任落实。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等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发展补助资金挂钩,对工作推进情况良好的,给予奖励或增量补助;对工作推进情况较差的,实行约谈、责令整改、扣减补贴等措施,充分发挥激励考核“指挥棒”效应。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协同配合,确保全面完成深务。

二道江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县、乡)两级权责清单.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