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二区政发〔2023〕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
2023年6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按照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施方案》部署,为全面组织实施二道江区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区土壤普查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一)普查目标
查明二道江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实现对区域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普查任务
按照全国统一布设的样点,完成外业调查、剖面标本采集制作,完成12个剖面样品和104个表土层样品采集和测试(以上数据以国家下发数据为准),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退化与障碍状况、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
二、普查对象与内容
(一)普查对象
全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
(二)普查内容
1.土壤剖面性状调查。通过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挖掘观测、土壤剖面样本制作与土壤样品测试分析,普查剖面土壤发生层次、颜色、质地、土壤孔隙度、植物根系和动物活动等。对于典型障碍土壤剖面,重点普查1米土壤剖面中沙漏、砾石、粘磐、盐磐、铁磐、砂姜层、白浆层、潜育层等障碍类型、分布层次等。
2.土壤类型校核完善。以“土壤二普”形成的分类成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剖面观察等方式核实与补充完善土壤类型,完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并推进典型区域土壤系统分类。
3.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分析。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普查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有机质、酸碱度、养分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典型区域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指标。
4.土壤利用情况普查。结合样点采样,重点普查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耕作方式、灌排设施情况、植物生长及作物产量水平等基础信息,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做法和经验。
5.土壤质量状况分析。利用普查取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剖面性状和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开展土壤质量分析,摸清土壤资源质量现状。
6.土壤数据库构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包括土壤类型图、采样点点位图、剖面分布图,养分分布图、土壤质量图,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图、地形地貌图、道路和水系图等。属性数据库包括土壤性状、土壤障碍及退化、土壤利用等指标,土壤利用类型数量、质量等数据。资金充足情况下,建立土壤数据管理中心,对数据成果进行汇总管理。
7.普查成果汇交汇总。组织开展分级土壤普查成果汇总,包括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汇总。开展“土壤二普”以来二道江区土壤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提出防止土壤退化的措施建议。开展黑土耕地退化、耕地土壤酸化等专题评价,提出治理修复对策。
8.土壤样品库构建。全省统一构建省级土壤剖面标本、土壤样品储存展示库,保存主要土壤类型样品和主要土属的土壤剖面标本和样品。资金充足情况下,建立土壤样品储存库。
三、具体工作职责
(一)结合实际,制定二道江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实施方案。
(二)按照国家统一布设的调查采样点位,实施外业调查、样品采集和委托送检,并对检测反馈数据进行核对确认。(需聘请第三方开展工作)
(三)建设区级数据库,填报调查信息和土样测试数据。(需聘请第三方开展工作)
(四)汇总区级普查成果并分析,完成各类报告和图件。(需聘请第三方开展工作)
(五)对普查成果进行自查。(需聘请第三方开展工作)
(六)资金充足情况下,建设区级土壤样品储存库。
四、技术要求
以土壤二普、国土三调、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业普查、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体系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为基础,积极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模型模拟技术、现代化验分析技术,统筹资源,实现技术操作“六个统一”。
(一)利用农业农村部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平台,实现普查工作全程智能化管理。
(二)按照统一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三)统一工作底图。
(四)统一规划布设的外业调查采样点位,实施野外调查采样。
(五)按照检测资质、基础条件、检测能力等,省级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规范建立测试指标与方法,作为土壤样品检测支撑。
(六)通过“一点一码”跟踪管理,构建涵盖普查全过程统一质控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实现土壤三普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科学、规范、高效推进普查工作。
五、普查流程
(一)资料收集与物资准备
1.聘请第三方对普查样点信息进行核实、检验,确定代表性。
2.聘请第三方收集调查区域耕地、林地、草地等调查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合理利用。
3.聘请第三方准备手持终端、摄录装置、剖面工具、采样工具、土壤定性试剂、速测设备、环刀等外业调查采样物资。
(二)外业调查采样
根据统一布设的样点和调查任务,按调查采样规范要求,同步实施调查与采样。调查立地与生产信息,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典型代表剖面样品等。
1.聘请第三方确定具体采样点位,调查立地条件与土壤利用信息,进行集成软件App预设调查信息校核确认,进行土壤化学反应定性测试,填报有关信息。
2.聘请第三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典型代表剖面样品,表层土壤样品按照“S”型或梅花型等方法混合取样,剖面样品采取整段采集或分层取样。通过采样终端记录点位信息,拍摄景观照片、全剖面照片、局部特写照片。现场进行部分指标速测,采集土壤容重测试样。
3.采集土壤剖面标本,依托科研院校等技术单位进行采集和制作。
(三)测试化验
1.聘请第三方对土样采集后,由省级组织土壤样品制备、检测、质控机构检测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对土壤样品按需进行赋码、制备、分发、测试和质控。
2.检测结果出具后,聘请第三方对采样点位土壤特征特性进行数据分析确认。
3.配合国务院三普办委托的第三方机构,选择典型区域,利用土壤蚯蚓、线虫等动物形态学鉴定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进行土壤生物指标测试。
(四)数据库建设与数据汇总
聘请第三方利用普查统一工作平台建立区级数据库,填报、复核、确认调查信息和土样检测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形成集空间、属性、文档、图件、影像等信息于一体的土壤三普数据库。
(五)质量校核与成果核查
1.建立抽查复核和专家评估制度,采用土壤三普工作平台开展全程管控。
2.外业调查采样实行“电子围栏”航迹管理,样点样品编码溯源。
3.测试化验质量控制采用平行样、盲样、标样、飞行检查等手段,化验数据分级审核。
4.数据审核采用设定指标阈值进行质控,阶段成果分段验收。
5.调查成果实施区级自检、省级抽查两级检查,保证成果质量。
(六)成果汇总
聘请第三方对土壤性状、土壤退化与障碍、土壤利用等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土壤模型等方法进行数字制图,进行成果凝练与总结。
六、普查成果
(一)数据成果
聘请第三方形成区域土壤类型、土壤理化和典型区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清单,形成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特色农产品区域、黑土地调查等专题调查土壤数据,适宜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面积数据等。
(二)图件成果
聘请第三方形成区域普查成果图件,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图,耕地酸化等退化土壤分布图,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专题调查图等。
(三)文字成果
聘请第三方形成各类文字报告,主要包括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土壤利用适宜性(适宜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利用)评价报告,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质量报告,黑土地、酸化耕地等改良利用、特色农产品区域土壤特征等专项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聘请第三方形成集土壤普查数据、图件和文字等区级土壤三普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壤性状数据库、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库、土壤利用等专题数据库。
(五)样品库成果
资金充足情况下,建立区级土壤样品储存库,土壤剖面标本、土壤样品储存展示库由省级统一建立。
七、时间安排
(一)2023—2024年全面开展“土壤三普”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聘请第三方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强化质量控制,开展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建设,形成阶段性成果。
1.开展技术实训指导。组织人员参加省里普查技术专家对“土壤三普”工作平台应用、调查采样、测试化验、数据汇总等培训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聘请专家做好技术实训指导、质量控制等工作。
2.组织调查采样。聘请第三方,依据统一布设样点,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在春耕前、秋收后等农闲空档期开展外业实地调查和采样,实时在线填报相关信息,按相关规范科学储运、送交土壤样品,分发样品至测试单位和存储单位。2024年11月底前完成全部样品内业检测质控工作。
3.组织测试化验。聘请第三方,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国家遴选推荐的检测机构,送检土壤样品。检测机构按照统一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开展样品测试化验,实时在线填报测试结果。质控机构同时开展检测质量控制。2024年底前完成全部内业测试化验任务。
4.组织抽查校核。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配合省级、市级技术专家组分别开展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等核心环节的抽查校核工作,并根据抽查校核结果开展补充完善工作。
(二)2025年形成“土壤三普”成果
聘请第三方,开展土壤基础数据、土壤剖面调查数据和土壤利用数据的审核、汇总与分析。聘请第三方,绘制专业图件,撰写普查报告,形成普查成果。聘请第三方,完成二道江区耕地质量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根据实际完成黑土地、酸化耕地改良利用等专项报告,全面总结普查工作。2025年上半年,完成普查成果整理、数据审核,汇总形成二道江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基本数据;下半年,结合实际,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完成普查成果验收、汇交与总结。
八、工作要求
(一)组织保障
成立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全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在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下有序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技术指导、信息共享、质量控制、经费物资保障等工作。
(二)责任分工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自然资源分局负责提供国土三调面积、图件、图表等信息;区林业局负责提供林地、草地面积、图表、图件等信息;区水利管理总站负责提供水系图及水文、河道等相关数据;区财政局负责保证国家、省级三普工作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级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以上单位要指派专人负责。4个乡(镇)要分别指派一名农业工作人员配合三普工作。区农业农村局聘请第三方负责外业调查和内业管理、土样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库和样品库建设、撰写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形成各类图表、图件,接受国家、省检查、抽查、验收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各部门互相配合,切实做好资金、人员、车辆以及普查设备保障,合力完成我区土壤三普工作。
(三)经费保障
区财政局安排足额配套资金,按照承担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分别将经费纳入相应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并加强监督审计。
(四)宣传引导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自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土壤普查对黑土地保护和建设,提高全社会对“土壤三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五)安全保障
所有参与单位和人员要事先签订土壤三普数据保密协议书,知悉应当承担的保密义务和法律责任,不得外泄数据。确保土壤三普试点成果数据的安全,防止发生失泄密事件,防范非法使用行为。
附 件:1.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名单
附 件1
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王 辉 副区长
副组长:于宝春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梁 冰 区自然资源分局局长
李卓然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张荣铭 区发改局局长
韩刚义 区财政局局长
孙 波 区审计局局长
衣晓峰 区统计分局局长
李宏任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屈成林 二道江乡乡长
石 峰 鸭园镇镇长
王旭东 铁厂镇镇长
张春玲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匡华秀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主管林业)
马 非 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主任
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春玲兼任。以上人员因工作或者职务变动的,均由接任者履行相关职责。
附 件2
二道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名单
主 任:张春玲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副主任:钟 宇 区财政局农财科科长
孙艳磊 区自然资源分局耕地保护监督科科长
成 员:艾 钢 区发改局产业科科长
毛 羽 区生态环境分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
王胜男 区统计分局农业统计科科长
齐 迹 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
李瑞军 区水利管理总站站长
塔雁冰 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梁 博 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孙晓光 区农业机械管理总站站长
刘 巍 区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